- 内勒(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 Leonardo Sbaraglia 饰)和安吉尔(爱德华多·诺列加 Eduardo Noriega 饰)是一对被称为“双胞胎”的暴力匪徒,形影不离的他们实际上是同性恋人的关系。两人相识于一个同性恋出没的公共厕所,内勒把无家可归的安吉尔带回家,自此二人同居,一起生活,一起作案。安吉尔患有严重的幻听,时时听到聒噪的声音,受这些声音的支配,安吉尔开始拒绝内勒的触碰。隔阂渐渐在二人之间产生,内勒知道,只要他们再合作干一桩大案,就能重新找回“双胞胎”的感觉。他们参与了一桩由一名政府官员策划的抢劫案,两人以及同伙一起打劫了银行的运钞车。抢劫过程并不顺利,安吉尔中枪,内勒把警察都杀死了,他们犯下了惊天大案。为了逃避追捕,他们带着抢来的钱,展开了逃亡之旅。 本片改编自1965年发生在阿根廷的真实犯罪事件。
- 二十年代初期,响往共产主义的美国名记者约翰·雷德千方百计跑到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体验生活,追求理想的政治国度,并写出了轰动世界的报导文学《震动世界的十天》。然而,他最后对共产主义彻底失望,重回自由世界。 电影摘要: 第一幕:雷德和露易丝·布莱恩特在波特兰相遇。 第二幕:20世纪10年代在格林威治村的知识分子生活。雷德和露易丝被尤金·奥尼尔和艾玛·高曼等思想家吸引。 第三幕:雷德和露易丝接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第四幕:雷德试图在美国建立共产党。 第五幕:雷德来到俄国接受布尔什维克的帮助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雷德去世,年仅32岁。 五个部分充满了乱糟糟的争吵,换句话说,这很难让你对这段历史激起足够的兴趣。在第一部分,观众必须容忍长时间谄媚性的诱导。在这之后,则是雷德和露易丝一段奇怪的爱情:当他们彼此凝视,伴随着革命的高潮和八十年庸俗的音乐,这对恋人的爱情似乎也达到了顶点。第二部分似乎值得一看,事实上,如果影片在这个间断之前结束的话,会比现在这个版本好的多,因为工人运动造成的气氛足以充实这部电影。也许沃伦·比蒂想得太多了,而且多是西方社会对苏联幻觉式的认知,所以才造就了这只嘈杂的万花筒。
- 白天,忧郁的帕西瓦尔在父亲的殡葬店里帮死人上防腐剂,他是家族生意的准继承人;晚上,腼腆的帕西瓦尔会躲在地下夜总会的钢琴后面,用他给死人抹香料的手指弹出灵动的音符唤醒夜晚骚动的灵魂,他是天才却不敢出世的音乐家。 给帕西瓦尔提供宣泄天才和创作欲望机会的如斯特是地下夜总会的经理。相比自己沉湎于音乐世界又温柔内向的童年玩伴,如斯特名副其实地像只骄傲华丽的公鸡,夜夜笙歌美酒佳人就是他梦想中的一切,人生只在乎揭幕与谢幕之间那段高潮迭起纵情欢乐。 爱上了年轻的歌女安吉尔,帕西瓦尔意识到自己必须在梦想和父亲中选择。一个人选择太痛苦,帕西瓦尔用自己的理想感动及时行乐主义者如斯特与他同行,让他明白他们的天才和使命是为了在更广阔的音乐天地里开辟自己的风格、影响一个音乐时代。 两个年轻的音乐人走出了民风保守的乔治亚州。他们为梦想和爱踏上的路印证了30年代美国黑人音乐发展的轨迹。 ◇ 幕后制作 不断变化的档期安排、主演二人单飞的传闻不绝于耳,《爱德怀德》的发行无论对OUTKAST的粉丝还是片方都算是了却了悬在心头两年的一桩大事。《爱德怀德》也因为它的歌舞题材和全黑人组合在暑期档中极为耀眼。 影片的主演正是来自亚特兰大的饶舌组合OUTKAST两位成员,这两位曾获两次格莱美音乐奖的当红饶舌明星在片中扮演和自己身份相当吻合的黑人音乐人,但对比起《8英里》和《要钱不要命》这类传记片,OUTKAST无意模仿同行EMINEM们年纪轻轻就策划回忆录,编剧兼导演-更是OUTKAST御用MTV导演-布莱恩·巴伯量身订造的故事发生在美国30年代的舞台,一个处于保守和开放、禁锢和爆发夹缝的时代,而那个时代正好是黑人音乐发展而成的爵士乐遍地开花的时代,帕西瓦尔和如斯特的励志故事发生得极具戏剧性和典型了。 故事萌发的前传是1998年刚凭专辑“Aquemini”声名鹊起的OUTKAST产生制作与专辑同系列的电影,MTV认可了这个创意但要拿当时名气更大的Missy Elliott 和Busta Rhymes代替OUTKAST出演。自己的电影作了人家嫁衣两兄弟士气遭到打击。随后他们再构思的《爱德怀德》,终于在两人如日中天的时候面世了。 布莱恩·巴伯撰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为了在被饶舌和街舞塞满脑子的年轻人心中培养他们对爵士时代的感情,让他们知道嬉哈、R B是怎么从威灵顿公爵、Cab Calloway这些天才的作品衍生出来的;OUTKAST推动了嬉哈音乐的发展,自然也要担负起教育年轻人娱乐不忘本的责任,影片也瞄准了OUTKAST的广大粉丝,而为了在教育前先把目标观众抓在手中,OUTKAST同时担任影片音乐监制,亲自操刀所有曲目创作乃至编排,也正因为二人在音乐水准上精益求精,影片才一再修改背景音乐而姗姗来迟。 OUTKAST的90分钟MTV 布莱恩·巴伯显然不想把《爱德怀德》拍成黑人音乐发展史,为了让影片因为现代而更好理解,30年代实际上纯粹被简化成一个舞台背景,布莱恩·巴伯赋予了它许多《红磨坊》式的-甚至《天使爱美丽》式-的美术效果:OUTKAST的音乐在Cab Calloway的腔调上混合了骚灵、散拍和说唱等风格,安德烈·本杰明和安东万·安德鲁·巴顿的唱腔也游走与爵士时代的回忆和嬉哈之间; 而影片中最招人眼的舞蹈场面更是邀请了三度获东尼奖的Hinton Battle与其“代表着美国多元化文化传统“的舞台实验室的演员们一同为影片设计了一整套混合舞步,于是在30年代的酒吧舞台摇摆舞、踢踏舞、嬉哈街舞将融合在一体出现,跨越近八十年的音乐与舞蹈在影片中重叠了,似乎把历史界限也模糊了,加之不时出现的动画效果,在不能追讨如何还原历史真相的条件下,《爱德怀德》把歌舞表演片段反复推上激情顶峰,布莱恩·巴伯对OUTKAST的知根知底、情谊深重把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宣传片送给了将在8月22日上市的电影原声。
- 《爱华德二世》是由德里克·贾曼执导,史蒂芬·威丁顿、安德鲁·蒂曼、蒂尔达·斯温顿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9月11日在加拿大上映。该片讲述了爱德华二世因爱上一个男人,而被自己的王后以及众臣陷害的故事 [1] 。影片是根据英国著名戏剧家克里斯多夫.马罗的同名戏剧改编。 16世纪的英格兰国王冷落王后,竟然公开地和自己的同性爱人展开种种惊世骇俗的爱恋行为,使得整个王国的统治陷于崩溃,面临瓦解。有先见之明的王后最后使出心狠手辣的毒招,阻止了这场灾难的来临 用“高度概念化”来形容这部影片仍不能确切表达它的复杂性。Jarman以现代性别政治的眼光改写了16世纪Christopher Marlowe的戏剧。 故事围绕Edward国王公开的同性恋行为展开,并不是发生在奢华的历史环境中,影片场景使用了光秃秃的墙壁,肮脏的地板,演员也身穿时髦装束。Jarman还充分发掘了Marlowe原作中所有同性恋的潜台词,并将其作为表达重点。他使用了原作的对白,但将这个戏剧性的故事与当代对同性恋的压制及同性恋者的抗争混合在一起。影片没有确切的时代,多数时间里各个年代的情形交错在一起。爱德华二世(史蒂芬·威丁顿饰)刚即位,他正襟危坐,却丝毫看不出君主的气势。父亲爱德华一世在位时曾流放佞臣皮尔斯·盖韦斯顿(安德鲁·蒂曼饰),爱德华二世把这位昔日好友召回。说他们只是好友的话,恐怕朝廷上下都要对这个说法进行反驳。爱德华二世的同性恋倾向是路人皆知的。尽管大臣们联名反对,可是盖韦斯顿一回国就被授予内廷大臣等数个头衔。当卡文特里主教晋见时,爱德华一气之下将他的名位全部剥夺,转赠给盖韦斯顿。王后伊莎贝拉(蒂尔达·斯温顿饰)已经被冷落多时,她为此感到悲伤,因此她和大臣莫提玛通奸,排遣寂寞,也准备伺机报复。 贵族们依然执著地和卡文特里主教联合对抗国王。在他们的努力之下,爱德华同意让盖韦斯顿放弃所有名号和财富,盖韦斯顿最后再次被流放。他在离开英国的时候揭发了王后和莫提玛的奸情,这使得爱德华和伊莎贝拉的关系更加疏远。伊莎贝拉决定改变策略,在她的唆使下,大臣们同意让盖韦斯顿回国。伊莎贝拉和爱德华的关系得以缓和,但是大臣们却在私下酝酿着将盖韦斯顿杀死的计划。果然,盖韦斯顿回国之后,大臣们就对他恶意相向,莫提玛甚至对他动武,把他刺伤。莫提玛的叔父在战争中被苏格兰人擒获,他要求爱德华出钱赎回老莫提玛,但是被爱德华拒绝。莫提玛和另一位贵族大臣兰卡斯特决定正式向国王宜战。原先,爱德华同父异母的兄弟肯特是支持他的,现在就连他也投向了大臣们的一方。这个时候,盖韦斯顿却还推荐另一位宠臣史潘瑟给爱德华。 盖韦斯顿的未婚妻实际上是爱德华的侄女,他们就要完婚的时候,大臣们发动了攻势。爱德华和盖韦斯顿各自狼狈而逃。抓到盖韦斯顿之后,瓦维克坚决地处死了他,以免留下后患。史潘瑟则趁机向爱德华效忠,爱德华将盖韦斯顿的头衔转赐给他,他发誓要替盖韦斯顿报仇。怀着深重的仇恨,他们向大臣们发动的反攻成功了。大臣们被打败之后,又伺机联合正在老家法国的伊莎贝拉卷土重来。伊莎贝拉的哥哥是法国国王,趁英国内乱,他夺取了原本属于英国的领地诺曼底。伊莎贝拉和儿子爱德华王子当时正在法国讲和。伊莎贝拉在海纳特爵士的帮助下,重振旗鼓,打败了爱德华二世的军队。爱德华被生擒,处以死刑。爱德华王子继承王位,但是莫提玛无疑是王室的真正执权者。不料爱德华三世将莫提玛杀死,就连生母伊莎贝拉也被关押起来。这个曲折的王室争斗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1] 。